1132院-當代紋樣藝術展 原住民傳承與創作

 

 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院三月十九號在可恩迪展演空間舉辦為期七天的台灣當代紋樣藝術展,呈現復興區泰雅織布工藝復興與人才培育計畫,以及多摩美術大學紋樣研究計畫的研究成果。

 

(輔大之聲記者 謝佳恩 採訪報導)

 

 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院三月十九號到三月二十四號在可恩迪展演空間舉辦台灣當代紋樣藝術展,展出作品包括紋樣、陶器、雕像、影像檔案等,是由二十位藝術家的創作所組成,分別來自多摩美術大學、輔仁大學及原住民藝術家。

 

 在本次展覽中,可以看到織品學院的研究團隊與泰雅族人共同復原傳統紋樣計畫,其中織品學系大三學生透過向原住民婦女學習,將傳統與創新結合,並重新創作紋樣。此外,也展示了多摩美術大學耗時近五年到各部落實地訪查所收集到的各種紋樣與原住民文化現況。

 

 其中,展區播放的音樂也是一種作品,以台灣布農族傳統八部合音的形式,採集整個台灣南島語族的音樂並重新編曲。輔仁大學織品學院院長何兆華表示,其中一件紋樣作品「保留文化」,能夠象徵原住民文化歷經許多波折後,變成不同面貌重新組合,因此成為本次宣傳的主視覺,她說(聲: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愛與尊重,為什麼會做這樣一個project,就是基於對這些原住民的尊敬。)也很感謝背後默默付出的藝術家。

 

 身為泰雅族人,景觀設計系二年級的楊于萱表示展覽很有特色,她說(聲:看到後面有一些學生,自己去了解某一些族群去更改的圖騰,對我覺得有些蠻好看的。)並希望透過這次展覽讓大家更了解原住民文化。

 

(輔大之聲記者 謝佳恩 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