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隱藏的真相 蘭嶼悲歌

記者 鄭宇希、陳禹璇 / 採訪報導

 

主講人王浩對演講做開場。攝影/鄭宇希

 

  輔仁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舉辦「蘭嶼的核廢真相」講座,邀請台東縣蘭嶼鄉的達悟族青年——王浩擔任主講人,分享40年前政府在蘭嶼隱瞞當地居民建蓋核廢料廠的相關議題。

 

致力將蘭嶼帶到全世界面前——王浩

主講人王浩向在場師生們介紹自己的經歷。攝影/鄭宇希

 

  王浩畢業於國立屏東大學原住民族健康休閒與文化產業學系,現在是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的研究生,也是一名台東縣蘭嶼鄉的達悟族青年。他在大學期間便積極參與國內外原住民族相關議題的論壇、研討會以及課程,進行相探索與實踐,甚至曾在民國108年擔任臺灣代表參與UNITY美洲原住民大會,進行文化交流與學術探討。平時王浩也致力於分享自身在蘭嶼的所見所聞,例如:核廢料存放、觀光衝擊、生態平衡等,目前他也已在多所大專院校,如屏東大學、台北科技大學、東海大學等,進行多場講座分享。

 

 

蘭嶼人的驕傲:丁字褲、拼板舟、飛魚季

介紹達悟族的傳統文化。攝影/鄭宇希

 

  此演講主題為「蘭嶼的核廢真相」,在分享這個沉重的議題之前,王浩先向參與者們介紹了蘭嶼這個美麗的島嶼,以及達悟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脈絡,例如:由熱帶海島生活而發展出來的達悟族獨特傳統服飾——藍白相間的衣服及丁字帶褲;海上生計及儀式活動中相當重要的工具——樣式多元精美的拼板舟;因應蘭嶼島上特殊的氣候及高溫多雨、多颱風等環境而就地取材,發展獨特的建築——保有傳統古人智慧的地下屋;以及為了捕捉蘭嶼人最重要的食物,分為招魚祭、收藏祭、終食祭三個階段的祭典——達悟族最廣為人知的飛魚季。由於以上精彩且詳細的介紹,讓現場的參與者們對於達悟族有了更清晰的認知與了解。

 

 

被隱瞞的核廢料真相

主講人王浩開始分享蘭嶼核廢料的來龍去脈。攝影/鄭宇希

 

  將時間線回推到幾十年前,當初政府的規劃是將蘭嶼作為低階核廢料的中繼站,核廢料最終都會以船隻為運輸工具,載往位於台灣東南方的菲律賓海域,再進行投海處置,而這項行為被稱作「海拋」。海拋的方法為確切找到約六千公尺以上深度的海溝,接著將核廢料桶一個個拋入大海,等到核廢料桶皆沉入海底,底層的泥沙便會自動被震起,將整個核廢料桶完全包覆。從1991年的國際社會開始,便禁止核廢料海拋的行為,甚至在1996年修訂「倫敦公約」,進一步限縮可以海拋的項目,而這些原本應該是暫放在蘭嶼的核廢料則開始了漫長的等待,直到四十年後的現在,也還不曉得他們的下一站會在哪裡。

 

主講人王浩向在場師生介紹原先政府決定海拋核廢料的地點。攝影/鄭宇希

 

  對於身為蘭嶼當地人的王浩來說,打從出生開始,核廢料場便已不可忽視,且早已成為不得不伴隨蘭嶼人成長的存在。在他的生命經驗中,不同於透過官方報告或科學數據資料來瞭解、認識核廢料場的其他多數人,他有著絕然不同的視角。他將講座內容環繞於四十年前政府隱瞞蘭嶼當地居民建蓋的核廢料廠,而演講中,他也以各式各樣不同的影片來講解,例如:椰油國小的歌舞劇表演、各種新聞片段等,向聽講者闡述這些年來當地居民與政府抗爭的過程,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椰油國小歌舞劇表演的男主角扮演者,就是國小時期的王浩本人。

  王浩控訴,從一開始政府告知的魚罐頭工廠轉為核四廠,再到政府不嚴謹對待放置在蘭嶼的核廢料,甚至多年來並未有專業人員協助將存放的核廢料進行維護,導致當地土壤和地下水皆受污染,更引發當地人高度的罹癌率。即便當時政府不斷宣稱輻射量並無超標,且強調存放於當地的核廢料桶是安全無虞的,然而王浩身旁一個個實例的發生,讓他不得不懷疑事情的真相。在報導蘭嶼現況的新聞片段中,一位老人描述因核廢料放置時間久遠且無人維護,導致蘭嶼居民的生活深受影響,不僅造成農作物畸形的困擾,去世的年齡層也明顯下降。由此可見,對於蘭嶼人來說,貯存場就如同埋藏惡靈的地方。

 

主講人王浩於簡報中列舉了核廢的歷史。攝影/鄭宇希

 

 

蘭嶼島民的抗爭

  蘭嶼人美麗的家園不幸被當成了犧牲品,然而當地居民並不是沒有抗爭過。第一場歷史性的示威運動——「220反核廢驅逐惡靈」在1988年2月20日發起,在這四十年間,也不斷有一群群的蘭嶼人走上街頭,大聲說出自己的訴求,希望聲音能被聽見、事態能被看見,而在他們一次次的怒吼過後,得到的卻只是政府的拖延以及無聲的回應。

  台灣政府最早曾承諾在2002年12月31日完成蘭嶼低階核廢料遷址,然而蘭嶼居民並未等到核廢料移出蘭嶼的日子成真,反倒因政府遷址的承諾再度跳票而失望不已。至今,蘭嶼居民們得到的僅有政府的一次次食言,喧囂過後,他們依舊和核廢料共存。

  王浩說明,台灣政府在2016年8月1日曾向台灣原住民族進行道歉,而原住民代表為達悟族的反核廢領導人夏本·嘎那恩,在當時蔡英文總統的九個道歉中,其一便是針對政府當年在達悟族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將核廢料存放在蘭嶼的事情進行道歉。遺憾的是,這份遲到二十七年的道歉,並沒有改變當地人的危險現狀,且政府官員一次又一次的跳票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言,也讓蘭嶼當地居民對台灣政府失望透頂,其所犯的錯誤也一直由當地居民承擔著。

 

主講人王浩說明SDGs並未在蘭嶼落實。攝影/鄭宇希

 

  除了達悟族以外,還有許多其他原住民族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不論是日常生活中大眾對於原住民的刻板印象,或者是政府並未落實平等對待原住民族的政策,這些對於原住民族都是一次次嚴重的傷害。

  最後王浩也表示,還有許多像他一樣的達悟族人在各地為了蘭嶼核廢料遷址努力著。事實上,核廢料究竟什麼時候能夠真正被遷出蘭嶼,並沒有人能給出一個確切日期,但身為達悟族人,他們都希望終有一日,蘭嶼的核廢料可以被妥善且合理的處理,讓他們深愛的蘭嶼不再受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