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脈絡下 傳播政策的現況與發展
記者 李洺賢、謝清蕊/採訪報導
蘇蘅教授向學生介紹講座內容摘要。(攝影/李洺賢)
輔仁大學傳播學院大眾傳播學研究所,邀請到曾任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第三屆主任委員,目前任教於政治大學法學院以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副校長的蘇蘅教授,與現場學生分享現今數位世代下,國內與國外的傳播政策方針,以及對於未來數位政策制定的展望。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的投訴
Alexa引發的問題與影響。(攝影/李洺賢)
蘇蘅教授以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報導「你用我的數據做什麼?」作為開場,這篇報導講述: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曾收到兩起投訴,都與家中使用的智慧裝置有關,其一為亞馬遜出品的數位語音助理「Alexa」,在使用的過程中蒐集使用者聲音。而另一個則與「Ring」,一種家用保全系統有關,雖然產品目的在於監看是否有外人入侵家中,或是家中老人跌倒等緊急狀況,但同時也在監看過程中,蒐集使用者的影像資料。
為什麼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對這兩起投訴十分重視呢?原因在於,這兩項產品都是在使用者未知的情況下蒐集資料,藉此做成演算法,幫助智慧裝置進行「深度學習」,使他們的資料更加個人化。雖然,在美國法律中,若是以「深度學習」為目的蒐集資料是合法的。不過有民眾認為,個人在家中的行動屬於隱私,智慧裝置卻能蒐集、使用這些生物識別資料,這並不妥當,這些商品已經造成個人隱私權受損,因此,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針對後續引發的爭議進行檢討,並且期望能在溝通討論這項問題的過程中,更新目前的法規與政策。
數位科技產生的社會影響
數位科技而造成的社會影響。(攝影/李洺賢)
蘇蘅教授表示,在數位科技的日新月異之下,生活變得便利,卻也帶來隱憂。在台灣,科技的發展促使網紅、KOL等相關職業產生,這些意見領袖透過網路發表自身經驗與想法,甚至產生影響力。對此,蘇蘅教授也分享她的親身經驗,在她的課堂中,曾有位學生網紅在第一堂課下課後,提出與蘇蘅教授拍照的要求,想將照片發布至社群媒體,卻未注意到有隱私權與著作權的問題,這也讓蘇蘅教授思考,數位科技的進步與便利,是否讓人忽略了應有的法律權利。蘇蘅教授也提醒現場聽講者,在使用數位工具時,必須了解相關法律規範,避免後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而數位科技的影響不僅只有成人,連兒童也同樣受到影響,影響層面甚至更大。蘇蘅教授說明,許多兒童使用網路時,並不知道該如何在網路上保護自身安全,因為他們一出生,就身處於網路世代,他們太習慣上網,將網路視做交友、娛樂的工具,卻沒有相對應的安全知識與觀念。因此,蘇蘅教授也希望能讓兒童了解網路安全,以保護自己與他人的個資。
近年來,數位科技的快速發展,使得以「自由開放」理念的發明的網路學者伯納斯李,改變了想法,他認為,網路已被資本家、科技巨擘等人使用到「濫用」程度,在科技帶來好處之餘,也同時存在壞處,不禁讓人思考,這究竟是威脅還是幸福工具。因此,伯納斯李提倡,在自由開放理念中,仍然需要有一定程度上的管理。
數位世代的衍生問題
蘇蘅教授解釋網路誹謗的成因與法規。(攝影/李洺賢)
蘇蘅教授解釋,由於數位科技與網路的盛行,在網路世界中也產生不少負面情況,像是誹謗、仇恨言論以及假訊息。誹謗是針對個人的行為,會真正造成他人傷害。在網路上攻擊他人、毀害名譽、亂張貼照片屬於誹謗行為,且在網路上發表文章算為公開,只要是詆毀他人、損害他人名譽,又無事實根據,都屬於誹謗。
而仇恨言論通常是針對一群人,且仇恨言論在全世界都曾發生過,例如種族議題。只要產生了煽動本質與造成傷害,都是仇恨言論的範圍。像是日本人歧視韓國人,美國人歧視黑人,歐洲歧視外來移民等,都是常見產生仇恨言論的情況。
最後則是假訊息,雖然各國有事實查核機構,但各國對於假訊息定義不一,較難處理。而根據牛津大學一項研究指出,有些國家的事實查核機構與政府結合,一同散播假訊息,例如:土耳其。針對假訊息,歐盟認為仍須尊重言論自由,因此政策是先以自律處理,而後才找顧問協助,不太願意以法律手段處理假訊息。而在歐盟國家中,則以德國、法國處理假訊息的立法行動最明顯。德國在假訊息法規上制定嚴格,若是犯法會完全重罰。法國則較為不同,該法律稱做「反資訊操縱法」,訂於選舉期間,因怕假訊息影響選情。然而台灣僅有社會秩序維護法做認定,並且該法是行政法,由警察來認定是否違法,非常容易移送法辦,在法律的不確定上,有著極大的裁量空間,認定也較為模糊。有調查顯示,移送法辦後有百分之七十的案件都不成立,也造成司法資源浪費,因此,蘇蘅教授點出目前台灣對於假訊息法規的不完善, 希望可以借鑑各國處理方式,更加完善法規。
台灣網路犯罪與政策展望
蘇蘅教授分析台灣的網路犯罪型態。(攝影/李洺賢)
蘇蘅教授表示,台灣的網路犯罪型態最大宗是詐欺,利用網路作為工具,取得他人財產,占比接近百分之三十。蘇蘅教授認為,在網路的發展下,若是再使用較傳統的處理技術,會有應變不來的狀況發生,以及網路犯罪只會增不會減。蘇蘅教授也期望台灣能跟上時代腳步,使用創新方法而不守舊,才能與時俱進。
最後,蘇蘅教授強調「為何講座中多以歐盟案例做比較?」答案為:由於歐盟在數位發展與政策發展中為最早,也是最領先的。她希望現場所有聽講者都能夠思考「該如何跟上腳步」以及「該如何讓台灣變得稍微強勢一點」,如此一來,在國內或者國際之間,台灣才能有更好的數位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