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看見就已經是存在 戲劇治療擁抱生命

記者 張詩涵、蔡依宸/採訪報導

輔仁大學頒發感謝狀予黃暐筑戲劇治療師。(攝影/蔡依宸)

 

  表達性藝術治療的類別繁多,其中包含言語、繪畫、音樂等,而其中的戲劇治療,利用遊玩、角色扮演等方式幫助個案投射情感,對於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兒童,透過早期療育,戲劇治療能有效協助0至6歲幼童建立依附及信任關係,期使自閉症兒童能早日融入群體,適應正常生活。另外,幫助失智症的個案也是戲劇治療師主要工作之一,與失智症患者一同透過玩具物件擺放出自己的藏寶盒,放入玩具車以及停止標誌,利用排放物件,將失智症個案的內心所想實體化,或協助將內心感受整理出來,是戲劇治療所帶來的幫助及成果。

 

講座主題《用創作也能聊聊心理事-戲劇治療簡介》。(攝影/蔡依宸)

 

 

「天助我也!」的戲劇治療師之路

黃暐筑的個人介紹。(攝影/蔡依宸)

 

  戲劇治療師黃暐筑,畢業於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在大三修習有關演員培訓的課程,遇見了王小棣導演,通過長時間的演員培訓,她意識到自己的內心其實很想被發現,卻又害怕被真正地看見。黃暐筑對於戲劇培訓能帶給她許多想法感到神奇也十分感謝,王小棣老師曾對她說:「我覺得你適合戲劇治療。」當時的黃暐筑其實不了解戲劇治療是什麼。然而,大學畢業那年,她開始從事拍攝紀錄片,而後由於身體因素轉換到公關公司上班,但她一直想起老師曾經對她說的話。與此同時,她透過友人發現公費留學開了戲劇治療的缺額,因此抱著興奮的心情考到公費留學的資格,碰巧的是,主管也認識業界相關人士,進而有了在戲劇治療師身旁實習的機會,與早療的孩子工作互動,初步瞭解戲劇治療,並在實習後發現戲劇治療是她想從事的工作,便毅然決定走向學習戲劇治療的康莊大道。

 

  由於英國的學校較重視人本與精神分析,可以更好的與人相處,因此黃暐筑選擇英國安格里亞魯斯金大學就讀戲劇治療。「我們要去觀察一位不認識的嬰兒,紀錄我們的相處互動與嬰兒的內在狀態。」黃暐筑表示,她很喜歡與人實際接觸的過程,於是便在英國就讀戲劇治療碩士並順利畢業,而後再回到臺灣開業。起初,一切並不順利,戲劇治療對台灣來說還是個太陌生的名詞,鮮少有人耳聞,更不可能明白其存在意義,但黃暐筑並不放棄,她寫了超過100封的信件向各協會、醫院講述何謂戲劇治療、治療效益等等,且在各協會及醫院幫忙不同個案,於眾多個案中以失智症患者為主要對象,熱衷於戲劇治療的工作,甚至成立自己的戲劇治療工作室。

 

  「從20歲,我知道戲劇治療,到我真的認識並學習,已經29歲了。」黃暐筑表示,就讀戲劇治療並不只是一個契機,而是長時間的碰撞及嘗試。學生時期的她,只對戲劇治療略有耳聞,出社會之後也先以工作為主,經過朋友、主管的引導下公費留學,在實習之後才真正踏入戲劇治療的世界,整個過程彷彿冥冥之中走上這條路,感覺老天也幫了很大的忙,讓她不禁感嘆:「天助我也啊!」。現在,她將天助而後助人,將她所學帶回臺灣,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

 

 

創造空間 看見個案內心世界

戲劇治療介紹。(攝影/蔡依宸)

 

  黃暐筑問道,「你們覺得戲劇治療需要演戲嗎?」大部分的人聽到戲劇,都會聯想到演戲,但其實戲劇治療主要的核心概念是運用戲劇的元素去創作,創造一個似真似假的空間。例如,以動物的故事為基礎開始,一步步地引導個案接續說下去,編造一套屬於自己的故事,而治療師則會在一旁聆聽與觀察,接著提問個案為何會講出這樣的故事,進而去探究背後的原因。黃暐筑表示,假設個案的劇本中講述了一個遇到困難的主角,此主角的困難可能也是個案在真實生命中曾經遇到的難題。劇本是虛構的,不會觸碰到個案的敏感神經,因此利用治療在劇本中做實驗,是相當重要的技巧,戲劇治療師跟個案們可以自行安排角色設定,呈現不同故事發展,像是主角身亡、遭遇困難、讓配角幫忙主角等,不同的劇本會讓個案說出不同的內心話。

 

 

以多元媒材引導個案說出真正感受

個案對心理師所表達的內容。(攝影/蔡依宸)

 

  戲劇治療有許多媒材可以讓個案繪畫、做面具、故事接龍、布偶扮演等,黃暐筑也和聽講者舉出布偶扮演的實際案例,讓個案從多種動物玩偶中,選一個代表自己的。假設個案選擇了大象,她可能會問他:「為什麼大象像你?」而個案也許會回答:「因為大象很大,可以把人踩死。」此時,戲劇治療師則可延伸「大象為什麼想把人踩死?」這個話題,繼續對個案深入探討原因,若個案回答:「因為沒有人想跟他做朋友。」此故事主軸就此完成,而這是關於一個大象沒有朋友的故事。戲劇治療師藉由劇本去窺探對方內心到底發生了什麼,黃暐筑也藉由劇本一步步打開個案內心的枷鎖,使被治療者們說出現實生活裡不敢面對的事情。

 

 

期望立法儘速通過 讓戲劇治療在台深耕

申請戲劇治療所需具備的特質。(攝影/蔡依宸)

 

  戲劇治療在台灣仍不盛行,全台至今大約僅有三十幾位戲劇治療師,而黃暐筑深深感受到自己在台灣的職涯發展受到了限制。因此,她剛回到台灣時感到很灰心,因為在英國的專業到了台灣卻沒有獲得認可。她很喜歡戲劇治療,在英國的工作經驗讓她滿腔熱血的帶著希望回來臺灣,當打開求職網站卻不知該從何找起,於是她寄了將近50封的信到各大基金會、失智症協會,介紹戲劇治療的內容,並且協助他們進行免費講座與課程,只為了尋求合作的機會,但始終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因此黃暐筑決定不以戲劇治療的名義開設課程,改由「戲劇課」的名義進行著,期望帶領個案自我探索,透過戲劇元素說出內心的感受。

 

  黃暐筑希望可以透過很多不同的方式,讓更多的台灣人知道戲劇治療這個心理治療方式,她這幾年一直嘗試著和不同的治療師合作,例如:舞蹈治療師、語言治療師、音樂治療師等。她希望臺灣未來這些心理方面的照護可以越來越完善,期許將來面對個案時,不再是一個人處理個案,而是學習像英國一樣整個群體共同面對。進行個案評估時也要執行評估會議,其中包含精神科醫師、職能治療師以及所有表達性藝術治療師等,讓各方專業發表自身看法,期望相關法案能夠儘速推進,讓臺灣的戲劇治療能夠邁入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