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專-善終三法報你知 攜手與您讓愛循環

 

 台灣作為亞洲首個擁有器官捐贈相關條文的國家,在民國七十六年即推動成立《人體器官移植條例》,除了不斷地完善法規內容,更將病人自主、安寧緩和以及器官捐贈的三個概念進行統整,落實《善終三法》並保障個人權益的實踐。

 

(輔大之聲記者 李奕霆 採訪報導)

 

 輔仁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與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合作邀請現職器官捐贈中心執行長同時也是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司長的劉越萍,與師生們分享《善終三法》以及台灣器官捐贈的發展過程以及未來展望。

 

 劉越萍司長提到,器官捐贈在台灣推動的三十餘年中,見證了年輕世代對於器捐這個議題上的價值觀轉變,而在受到傳統華人喪葬習俗中「全屍」的觀念,即使年輕一代有意願簽署器捐協議,但是在家人的不諒解以及傳統習俗框架的影響下,從而導致他們不敢跨出這一步,而這也是台灣在推廣並落實器官捐贈上最大的阻礙。在談到台灣器官捐贈登記率時,司長也分享在台灣有意願並完成登記的族群,仍是以四十至五十九歲為最大宗,而年輕族群僅佔整體的百分之十,這樣的數據也反映生死議題在年輕世代中鮮少被關注及討論,而為了平衡這個現象,器捐中心也嘗試運用新媒體來多方面完善相關資訊,像是製作Podcast以及圖文繪本,或者深入地方進行演講等方式,讓器官捐贈這個議題能夠走出醫療院所,讓全民都能夠具備《善終三法》的相關知識,在保障自身權益的同時,也能夠試著將愛傳遞出去。

 

 在談到器官捐贈的臨床經驗上,司長提到,當事人在臨終階段即使已經完成器捐登記,但是未曾告知家人自己有這個意願,而發生家屬拒絕接受器官捐贈協議,從而導致錯過黃金移植時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器捐中心也嘗試在登記網頁加入「聲紋卡」的方式,鼓勵有意願登記的民眾可以錄製自己的想法並上傳,讓家屬能夠得到心情上的紓解並尊重當事人遺愛人間的寶貴心願,從而提高器官捐贈的成功率。在談到家屬的心理照護時,她說(聲:他們會很想要知道的是,阿那個,我的決定是不是正確的,那受贈者是不是過得好。),透過受贈者的口吻來證明自己當初所做的決定是正確的,除了減輕內心的罪惡感之外,也能夠幫助家屬早日走出傷痛。

 

 在談到《善終三法》的推廣時,企業管理學系二年級的王聖達,他說(聲:我覺得善終三法的推廣可以被當作是生命醫療的一環,我覺得是一個非常正向的做法。),除了透過器官捐贈延續生命的價值之外,也能夠透過決定自己的善終,實踐病人自主的權利。

 

 最後,提到善終三法在民間推廣的實際成果時,企業管理學系二年級的戴微也分享自身的看法,她說(聲:民間上的觀念都是積年累月下來的結晶,要去改變其實真的就沒有那麼容易。),政策的開設往往是由執行者決定,而實踐仰賴的不僅僅是政策本身,而是全民的支持,讓愛能夠透過善的循環,串起生命的延續。

 

(輔大之聲記者 李奕霆 採訪報導)

 

 

(圖片由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