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1專-打破傳統教育模式 過動孩子玩中學
過動症孩童在現今社會上常受到齊頭式平等的對待,也容易被社會忽視。輔仁大學社會學系四年級的張凱越今年八月,為過動症孩童策劃了四堂藝術課程,讓孩子在遊戲、興趣中,更加展現自己未被發掘的優勢。
(輔大之聲記者 楊孟臻 採訪報導)
輔仁大學社會學系四年級的張凱越設計「動感超人」系列活動,規劃四堂有關過動症(ADHD)兒童的藝術統合教育課程。自今年八月開始,每周有不同主題的課程,分別為「玩樂的動感超人」、「開心的動感超人」、「專注的動感超人」及「自由的動感超人」。
跳脫傳統制式化的學校教育,這四堂藝術課程對ADHD孩童來說都是新的挑戰與自我突破。像是為了提升孩童的專注力,張凱越將「木棍雙人舞」納入課程,內容為一人伸出一根手指頭,頂著約30公分長的木棍兩端並隨著音樂起舞但不能使木棍掉落,欲藉遊戲提升孩子的專注力與堅持力。
張凱越表示,起初在思考課程時遇到了一個很大的困難,在對ADHD孩子們有種種限制的體制內教育長大的自己,要思考一個自己從未接受過,但卻渴望的理想教育形式,有些摸不著頭緒。他開始思考自己不喜歡體制內教育的因素有「考試分數的壓力」、「長時間坐在位置上」、「枯燥的填鴨式教學」等。
張凱越指出,對於從零開始建構一套全新的體制確實不容易,但把原有體制內不滿意的因子刪除卻相對簡單許多。他說,(聲:最大的收穫是透過這次的計畫發現自己有很多的不足,無論是教案的設計、課程實際的運作、對ADHD孩子的認識等,有許多可以進步的空間。)
志工社會學系三年級的陳瀞伃表示,這是她第二次和過動症孩子一同遊戲,從他們不經修飾的行為及言語能清楚知道他們的喜好,還有他們在創作方面的堅持。她說,(聲:例如非要在紙上塗滿哪種顏色不可,或看上哪個雜誌上的圖案,再完整地把它剪下為止絕不罷休。)她提到,或許正是這樣的純真造就了這些孩子源源不創造力,讓他們有滿滿的能量進行創作。
志工陳怡璇表示,透過這次的活動,讓他更認識到更多藝術課程的教學方式,也更了解ADHD的孩子以及與他們的相處方式。她說,(聲:不過如果能事先知道該如何與孩子們應對以及各種情況處理方式的專業知識,也許我能在這個活動中提供更大的協助。)她表示,這是一個全新的體驗,讓他獲益良多。
(輔大之聲記者 楊孟臻 採訪報導)
詳細音檔連結>>http://picosong.com/wys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