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1專題-「龜新視界」 社區媒體挖掘在地鄉土故事

   輔仁大學大傳所碩士專班課程,與龜山在地居民共同合作,創辦社區媒體「龜新視界」,致力於挖掘龜山的鄉土故事。十二月十四號舉辦成果發表會,作詞人方文山也受邀返鄉站台,力挺「龜新視界」的貢獻。

 

(輔大之聲記者 潘卉秋 採訪報導)

 

   為了保留流逝中的在地文化,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的課程老師林鴻亦,帶領碩士專班的學生與當地居民創辦社區媒體「龜新視界」,由社區記者撰稿,發表到官方網站,為在地的居民留下彼此的記憶。

 

   課程從三年前開始深耕龜山,因為林鴻亦認為,龜山的文化相當多元,融合全台灣各地工業區、保護區、都會區、鄉村區,甚至包含閩南、外省眷村、原住民、外籍移工所帶來的東南亞等文化,豐富又有潛力。今年九月開始培訓在地青年擔任社區記者,對於「龜新視界」的內容,林鴻亦表示,這個社區媒體初期的新聞內容從在地區民有興趣的議題著手,而未來,希望不只是單純文字紀錄,而是有更多的議題討論,進而帶動整體社區總體營造的推進,他說(聲:把現在寫的東西,我們用建設性新聞的一種寫法,讓我們的文字可以轉換成建設的動力。)未來「龜新視界」也將成為輔大大傳學程的實習媒體。

 

   記者會地點選在在桃園龜山區歷史悠久的曹家洋樓。早在中法戰爭時期,因菸草生意而致富的曹家,建造了一座當時唯一三層樓巴洛克式建築,並完整保留到了今天。經過曹家後代家族會議討論後,同意讓社區媒體「龜新視界」作為編輯平台,成為推動龜山發展的文化基地,意義非凡。

 

   這次發表會邀請知名作詞人方文山返鄉分享,方文山表示在學生時期跟著父母搬到龜山,對於龜山的情感認同相當濃厚。他也說之所以會創作中國風的歌詞,其實是來自於對東方文化的嚮往,時常到中國大陸的他也喜歡觀察歷史古蹟文物,尤其建築對視覺以及對情感上的想法建構最為強烈,他說(聲:建築是最能體現文化的具象的形貌,建築是城市的記憶,傳統建築是城市的文化名片。)他認為龜山的曹家洋樓相當重要。方文山特別強調老建築的儀式感,因為老建築會風化、會呼吸、有故事經過的感覺、有歲月存在的痕跡。

 

   目前就讀大傳碩士在職專班二年級鄭承傑表示,,二十年來一直在商業性質相當濃厚的廣告業界工作,不過在課程中參與「龜新視界」媒體的創辦後,看到社區營造和廣告商業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他舉例,以廣告公司辦的活動與這場記者會相比,(聲:廣告圈來辦一些東西就像奧運跳水有標準的動作,可是在這邊也許落水的水花大一點,仍然是個美好的過程。)對於在地的文化保有的人味,鄭承傑深受感動。

 

   擔任「龜新視界」社區記者的牛煦庭是外省第三代,他認為「故事」為文史遺址的靈魂,因此故事的保存成為最為重要的課題,需要更多民眾的力量取材並記錄流逝中的點滴。牛煦庭更提到,桃園龜山是移民城市,人來人往缺乏凝聚力,他說(聲:因為人流動性高而黏著度低,較難形塑集體的記憶與故事,但正是因為如此更應該往這個方向去發展。)相較於被動等待政府的力量,牛煦庭認為在地人的投入會更有效地保留當地的文化,吸引更多人投入,創造良性的循環。

 

(輔大之聲記者 潘卉秋 採訪報導)

 

詳細音檔連結>>http://picosong.com/wRR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