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2醫-毒化安全講座 強化學生實驗防護力

 

     輔仁大學環境保護安全衛生中心四月十六號在谷欣聽舉辦毒化物應變與防護講座,強調實驗室化學品的風險與應變能力。課程包含防護裝備穿脫示範、災害通報與案例解析,並結合實地演練,協助學生熟悉操作流程,強化實驗安全。

 

(輔大之聲記者 龔昱丞 採訪報導)

 

    為提升大學生對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的認識,輔仁大學環境保護安全衛生中心四月十六號在于斌樓谷欣聽舉辦毒化物緊急應變及防護衣穿戴講座,透過實務案例說明化學品操作的潛在風險,並強調正確防護與災害應變的重要性。

 

    講師楊家洲指出,實驗室常見的化學品如氫氟酸、冰醋酸等,一旦接觸皮膚或吸入就可能導致灼傷、呼吸道損傷甚至深層組織壞死。楊家洲強調,傷者第一時間的反應與防護將決定傷害的嚴重程度與醫療處置的難度。他說(聲:律定它怎麼做,或是在哪個空間做使用,我們就可以去做管制。)他在課程中也示範正確穿脫防護裝備的技巧,尤其強調裝備的脫除順序與除汙流程,避免二次污染。這場講座讓學生了解實際操作通報、圍堵與廢棄物處理流程,加強應對災變的臨場反應與判斷能力。

 

    環境保護安全衛生中心專員傅靜平表示,目前校內登記使用的毒化物已超過上百種,分布在四十二間實驗室。透過課程與後續無預警演練,才能真正讓學生從理論學習走向實務應用,應對潛在災害。她說(聲:災害在一開始發生的時候,第一時間就能有效圍堵的話,其實效果才是最大的。)

 

    傅靜平最後強調,教育訓練是安全管理的起點,後續實驗室也將進行實地測試,確保學生熟悉操作流程,能在災害發生時有效保護自身與他人。

 

(輔大之聲記者 龔昱丞 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