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佳音專訪】用聲音訴說信仰 讓天主的愛穿越空中傳遞每一刻溫柔

《天使佳音》不只是個談論宗教的節目,更是一個以故事觸動人心的平台。主持人秦佾邀請每位來賓打開心房與大家分享故事,也邀請聽眾一起重新認識「天主教」。

 

(撰文:張詠詠)

▲《天使佳音》主持人秦佾

 

成為《天使佳音》主持人的契機

 秦佾笑說,一切就像是命中注定。2018年,大四的他接到學長張耀庭的詢問:「有沒有興趣接手《天使佳音》?」作為天主教徒的他,感受到一股使命感推動他接下主持棒。有趣的是,秦佾的父母是在電台裡相戀並結婚的,這份與廣播的不解之緣,更加堅定了他的決心。

 

主持節目過程中 特別難忘的來賓或故事

 秦佾不假思索的提到與法律系的金毓瑋神父訪談的那集。訪談前,秦佾並不知道神父正與癌症抗爭。在錄音當天驚覺神父每5-10分鐘就必須休息一次,那份愧疚轉化成敬意,因為他見證了神父在身體虛弱的狀況下,仍堅持傳遞信仰的熱情。這段訪談不久後,神父便離世,讓秦佾至今仍深受感動,他坦言:「那次讓我真正明白什麼是堅持與愛。」

▲ 節目錄音現場一隅。

節目主題的靈感來源 

 秦佾分享,其實《天使佳音》雖以天主教為核心,但節目內容非常多元,常會延伸至社會議題。他會思考如何以貼近生活的角度談信仰,讓節目更有溫度。來賓來源除了教會聚會、校內的神父與修女,也會找一些有感人故事的「小人物」他認為只要觀察夠細心,就能發現身邊很多值得被聽見的故事。

 

主持《天使佳音》最大的收穫

 「最大的收穫是學會如何聽,如何說。」秦佾表示,過去的他其實不太擅長表達,但透過一次次的訪談,他練就了表達與傾聽的能力,也從來賓身上學到許多不同的人生觀。而最感動的,還是來賓因為節目而有機會訴說自己的故事,這種彼此成全的力量,是最珍貴的禮物。

▲秦佾(右)與來賓談論關於天主教帶來的人生啟發。

 

如何推薦《天使佳音》給非天主教徒

 秦佾毫不避諱的回答:「我們不否認節目有傳教性質,但更重要的是分享故事。」他強調,《天使佳音》其實是透過每位來賓的經歷,訴說天主的精神——那是一份人性化、溫柔包容的愛。「你不需要是教徒,只要你願意聽,就能在故事中感受到愛的力量。」

▲秦佾與耶穌娃娃合照

 

用一個天主教象徵物來代表《天使佳音》

 秦佾認真的回覆:「我會選十字苦像。」基督受難的英文是“Passion”,他認為那份因愛而承擔的痛苦,是一種激情,也是信仰的本質。另一個象徵物,則是輔大校門口的十字架:「那微微彎曲的姿態像是聖母張開雙手,準備擁抱所有人,這就是《天使佳音》希望帶給聽眾的感覺。」

 

想對聽眾說的話

 「其實這節目的最大功臣不是我,是你們。」秦佾感性地說。他感謝每一位陪伴節目的聽眾,因為有大家的支持,才讓他有動力一直做下去。「希望無論你是不是天主教徒,都能在這裡感受到溫柔、愛與希望。因為天主的愛沒有界限,我們在空中,早已是一家人了。」

▲《天使佳音》節目LOGO

 

#天使佳音 #天主療癒你的身心 #愛才是最重要的 #傾聽每個人的故事 #angle.joy_fm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