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夫外放18年 德語學習與人生分享
記者 蔡依宸、吳宜庭/採訪報導
講者程宜宜蒞校演講。攝影/吳宜庭
輔仁大學外語學院德語語文學系在113年5月23號舉辦「口譯、公益、歌藝 —淺談隨夫外放18年精彩人生演講」講座,邀請程宜宜老師擔任主講人,分享她的過往歷程。
最初的起點
講者程宜宜講述她的人生歷程。攝影/吳宜庭
程宜宜在研究所求學時期,依靠在芝麻街美語當老師來維持生計。她原先計劃在取得博士學位後,跟隨學長姐的腳步,參加外交特考,成為一名外交人員。到現在,她謙虛地說道仍不敢稱自己為外交官或外交人員,因為當時她對這個工作的實際內容毫無概念。她說,她在過去那段時期感到非常的迷惘,每天為畢業後的出路絞盡腦汁,為後只好選擇繼續讀研究所。在研究所一年級時,她的直屬告訴她,有一位學長曾經看過她的中國近代史筆記報告,對她的字跡印象深刻,認為她的字非常美麗,並希望能認識她。於是,直屬替他們牽線,兩人見面後開始更深的了解。
緣分相識 遇上人生最大轉折點
程宜宜說,與那位學長的相識,起初只是因為彼此都戴著眼鏡,鼻子大,看起來很有福氣,而他已經在外交部工作,就這樣相處了十個多月。後來,某天她和她的父親談起學長,也就是她的男朋友,他當時即將被外派,她想,他們應該結婚。她那時才24歲,還沒有完成研究所學位,甚至也尚未通過外交特考,但她的父親認為24歲已是適婚年齡,於是,他們結婚了,這也是程宜宜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國外生活的學習、適應與成長
講者程宜宜送給現場同學的小禮物。攝影/蔡依宸
程宜宜說他們剛認識時,學長就向她詢問是否願意一同學習德文?他希望彼此能相伴走遍世界,用德文打天下,於是,她開始學德文,發現這門語言具有許多難點,例如:德語的名詞有性別區分,還有許多文法規則需要記住等等,但她依然堅持學習。
程宜宜開玩笑地說,1994年開始,她和先生的生活變成了「現代游牧民族」,不斷在不同的國家之間移動,從拉脫維亞、慕尼黑,再到柏林、漢堡等地,每到一個地方就生一個孩子。2015年,兩人即將外放德國,母親也百般叮囑千萬不要再多帶一個孩子回來。在拉脫維亞的六年,她持續精進德文,也在當地的語言學院獲得許多學習機會。在拉脫維亞,程宜宜參加國際婦女會,其中成員包含許多德語圈的外交官夫人,每週輪流在不同的使節夫人家中聚會,交流德語。有次,俄羅斯大使夫人Galina初次來參加聚會,她的霸氣和強大的氣場讓她印象深刻,雖然一開始彼此有些誤會及不愉快,但是,後來Galina邀請程宜宜共進午餐,兩人是成為朋友,程宜宜表示,Galina的性格和態度對她影響很大,讓她在之後的外交生活中更加自信。
另外,程宜宜也在德國進行歌藝的演出,在各大餐廳等地方駐唱表演,她說:「八歲時,我們經過當地的活動中心,他的公告欄上海報有家烏克麗麗,先生就說:『妳來學吧,我希望有一天,妳可以在台上表演。』」於是,她去學了,學習之後才發現上當了,她小學的時候,參加過兩年的合唱團,長大後到了拉脫維亞國際婦女會的合唱團又唱了四年,她發現她的聲音是因為這樣才沙啞的。 同時,她也練習了烏克麗麗彈唱,她先生卻說道,烏克麗麗是小孩子的玩具,吉他才是吉他,才是真正的樂器。因此,她受到先生的刺激,在那年的暑假買了一把特價的吉他,儘管那把吉他已經被敲出好多洞來,但不可否認的是那個時候就開啟了她的自學吉他之路。
2014年,程宜宜開始吉他彈唱自學,2016年,一家老人日托中心找上了她,他們那裡面有四五十位老人,就好像托兒所一樣,早上帶過去,傍晚接回家,或是送回家,老人日托中心其中很多是曾經的社會菁英,也有很多是老年癡呆,於是她有機會一個星期去一次唱一個小時的歌,每一次一定是十四首歌,什麼歌都可以唱,這便也開啟了她的德國民謠與歌藝之路。
多語家庭與日常口譯的實踐
講者程宜宜於台上表演德國民謠。攝影/蔡依宸
口譯對於在國外生活的人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技能。程宜宜在歌德學院學習八個多月德文,她說這段經歷讓她在不同語言間的轉換更加得心應手,在生活中,口譯經常會不經意間發生,因為在異地生活,孩子們小時候常常需要幫忙翻譯醫生或老師的話,這種種經驗讓她明白,口譯其實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她透過潛移默化的訓練方法,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具有自然轉換語言的能力,她經常在生活中實踐口譯,使多語能力得以鞏固和運用,並且她也強調避免語言混雜,以提高語言學習效果。
訓練語言的最好方法就是創造一個雙語環境,可以通過日常訓練來提升語言能力。例如:設計一些日常的語言練習,讓孩子們在上下學的路上、在家裡進行語言學習,還會利用電視影集來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這些方法不僅對孩子有效,對她自己有相同助效。
在程宜宜的外交生活中,每一個階段的經歷都讓她更加適應不同文化和語言的環境,像是在拉脫維亞生產她的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她一邊生產一邊進行多語言翻譯,這段經歷讓她至今難忘。每次外派回國,她們都會重新適應新的語言和生活方式,而這些經驗也讓她們一家人變得更加緊密和堅強,程宜宜幸福地說道。最後,她也表示透過這些經歷,深刻地體會到語言學習的重要性和口譯的實用性,無論是在日常生活還是工作中,語言的轉換和交流都是必不可少的技能,這也是她從至今為止的外交生涯中汲取的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