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低谷到巔峰 謝金魚談成長秘訣

記者 陳瑀璇、鍾語恩/採訪報導

講者謝老師向學生介紹演講主題。攝影/鍾語恩

 

  輔仁大學文學院邀請「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共同創辦人謝金魚老師前來舉辦講座,除了文字書寫與史學應用實務外,謝老師也分享了許多自身生命裡所領悟到的種種經歷,提供給在場聽眾作為借鏡,引領大家思考如何在大學時期提升自我,以因應未來挑戰。

 

  在開始講述故事前,謝金魚老師先與在場聽眾分享自身在學經歷,他提到自己是在這些經驗中獲得進入清大研究所的契機,並開啟了一連串收穫滿盈的旅程。

 

從不思進取的大學生翻身錄取清大研究所

講者謝老師向學生闡述大學及研究所時期的經歷。攝影/鍾語恩

 

  謝金魚老師就讀成大歷史系,當時身為大學生的他不思進取,甚至已經接獲期中考缺席、被教授警告的程度。為了力挽狂瀾,謝金魚老師決定將他在歷史文獻當中尋得的「買賣婢女的契約」做為期末報告的主題。出乎眾人預想,謝金魚老師得到了始料未及的高分,而他也認為這個主題相當有趣,因此開始後續的撰寫,將其延伸編寫為申請研究所的計畫,最後順利錄取清大研究所,而這份報告就此成為謝金魚老師大翻身的契機。

 

  進入研究所後,謝金魚老師開始致力於寫作。最初他對文字並不抱有念想,亦未想過成為歷史學家或小說家。在二十年前,台灣性別平權意識不如現今發達,女性對於如何在社會上取得一席之地還很陌生,但謝老師自幼便是個性強勢的女性,懂得爭取自己想要的事物,卻也因此常被勸說「女孩子應該要溫柔一點」等語,使得他經常陷入積極進取以及傳統婦女觀念應溫柔賢淑的二元對立困境。在此之後謝金魚老師透過閱讀得到了啟發,而那些文本中的主角都是以女性進入朝廷與大體制當中的故事為主,因此他開始思考,這是有可能的嗎?而這樣的想法也成為了他第一本創作的靈感來源。

 

 

如果當初就有人告訴他的三件事

講者謝老師分享三項學生時期的建議。攝影/鍾語恩

 

 謝老師接著分享在學生時期中領悟的三件事提供給大學生作為參考。

 

  第一件事為「多方嘗試」。謝老師鼓勵大家,有任何想做的事都儘管嘗試。他在十九歲出版了第一本書,雖然當時網路閱讀平台正值萌芽階段,許多機制發展尚未完全,但秉持著「都已經創作了,倒不如就上傳到各個平台」的心態,謝老師勇敢發行創作的書籍,而結果出乎意料的優秀,這也成為謝老師往後出書的契機。

 

  第二件事為「持續練習」。一項技能的培養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磨礪。開始寫文章、出書時,謝老師感到動力十足,也開始嘗試撰寫長篇小說,不料卻成為了一個大挑戰。長篇小說相較之下更難駕馭、主軸也容易偏移,為了解決這樣的困境,謝老師開始每天兩千字的書寫訓練,每天寫兩千字,久而久之兩萬字也便不成問題。謝老師認為自己選擇的路,不擅長卻依然想要走下去,那麼練習就是唯一的解方。

 

  第三件事為「善用資源」。謝老師鼓勵學生多修習商管相關課程,在學校裡別放棄任何能把握的機會,在學校裡看起來稀鬆平常即可取得的資源,在出社會後成本卻會變得極高。在進入清大研究所後,謝老師一改過往翹課的習慣,修業的四年間僅僅缺席兩次。學會善用資源後,謝老師省下許多買書的錢,四年的學費甚至不到三十萬。

 

 

你這個人是什麼樣的品牌?

個人品牌的內涵介紹。攝影/鍾語恩

 

  關於工作,大部分人會認為工作的目的即是賺取薪水,然而謝老師提出了獨特的觀點。他認為工作的目的,應是「先提供對方一個解決方案」,對方才有非付你錢不可的理由。基於這個主張,首先應該要思考對方要的是什麼,以及自己能提供什麼,挖掘並培養自己與眾不同的特點、創造不可或缺性。當擁有一項獨門技術,便擁有工作的選擇權,使自己不淪為一顆可有可無的棋子。

 

  謝老師也提供了「價值主張」的工具表格。首先應了解自身的價值主張,先奠定欲解決的問題核心,再進一步思考資料蒐集方式、關鍵合作對象、成本結構及預期結果。無論欲創業或想完成某項企劃,根據以上架構都有助於釐清思緒並統整想法。謝老師也推薦平時多閱讀商管類的書籍,重點不在於有無用武之地,而是這些思維能夠提升面對職場的思考邏輯。

 

  「個人品牌」方面,謝老師提出了一項值得深思的議題——「你這個人是什麼樣的品牌?」,——舉例來說,提到歷史小說寫作,就會想到謝金魚老師。個人品牌是對於個人的標籤和肯定,攸關自我形象的經營以及想要如何被評價,包含個人特質、核心價值、不可被侵犯的底線等等。完善個人品牌的過程中,也涉及如何形塑自己的職涯。謝老師舉例,許多人經常為了避免被討論習慣在職場讓步,而這是一個不好的現象,當讓步變成習慣,就會使人誤以為自己沒有企圖心,應該時刻把「我要成為這個領域的標竿人物」此類目標放在心上,當一個人擁有足夠的特色和能力,才有可能被看到。

 

  創業的部分,謝老師也根據自身經驗,建議創業者在初期寧可保守、也不要冒險;在財務上,寧可高估支出,也千萬不要過於樂觀,掌握好資源的配置,將其分配在有效的地方做運用。

 

跨出那一步的勇氣

講者謝老師提出演講總結。攝影/鍾語恩

 

  許多事情的起點都是無心插柳而成,好比大學選擇的科系、因為興趣而開始嘗試的某些事情,直到花費的時間夠多、下足了苦心,便可以轉變為另一個起點的契機,而當開始往另一個方向走,便要確立自己的初衷。謝老師表示,做決定前,要對於你是否真正想做這件事有足夠的了解,當毅然決然地踏上這條路,即便薪水不多或必須經過難受的磨練,依舊會願意付出並等待,那才是真正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