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會計師 談學習型組織存在之必要

記者 張舒妍、郭汶阡/採訪報導

 

會計師馬國柱回母校-輔仁大學和學生們講解何謂學習型組織之會計人。(攝影/張舒妍)

 

 

傑出校友回母校分享寶貴知識

馬國柱畢業於輔仁大學會計學系,現已是社團法人公司治理專業人員協會的理事長,也是建業法律事務所的首席顧問。(攝影/張舒妍)

 

  輔仁大學在四月二十六號邀請馬國柱會計師,與學生分享什麼是「學習型組織之會計人」,以及「當前市場的金融現況」和「身為會計師需要面臨的挑戰」。

  馬國柱會計師畢業於輔仁大學的會計學系,如今已是社團法人公司治理專業人員協會的理事長,同時也是建業法律事務所的首席顧問,以學長的身分,和現場的會計系學生們分享身為會計師如何體認市場環境的變化,成為一個「學習型」組織的會計人。

 

 

金融市場的現況

馬國柱表示,身為會計師必須先行了解市場的當前變化。(攝影/張舒妍)

 

  馬國柱表示,希望可以藉由此次的講座,促成學生日後所在的團體組織改變,強調沒有變化的組織,並非「學習型」組織,而是不斷進化,且懂得根據市場變化作出適當決策的組織,才是學習型組織。

  提及當今市場現況,以金融市場狀況分類,為「直接金融」、「間接金融」和「加成金融」三類。首先,股東權益間,公司發行股份,並將金錢收復,為「直接金融」。舉例而言,現今的股票市場就是「直接金融」;而從資產負債表來看,借錢和合作夥伴經營公司所產生的負債比率,就是「間接金融」;再者,時而像負債,時而像股東權益,且在這兩者狀況之間擺盪的市場,就屬於「加成金融」。

  對於金融市場的三大類型有了基礎的概念後,馬國柱便要學生們思考:「一個集團的企業財務管理,在當今全世界的市場中,哪個金融類型是佔上風的?」他接著表示,自從美國發動三次貨幣戰爭後,全球處於資金氾濫的情況,因此現為「加成金融」佔上風,而學生在校學習的自有資本比率、負債比率,於市場上其實一直充滿變化。現今市場不斷在直接金融、間接金融和加成金融之間來回擺盪,也許如今人們看到某個公司是負債的,爾後又可能是股東權益或特別股,甚至特別股也可能變成負債。

  馬國柱坦言,在一個公司當中,會計師不只是會計,更是公司的財務長,必須學習應對隨時都在變化的市場,而這也是「學習型」組織之會計人,需針對當前市場情況,在每一次面對危機時做出適合決策。

 

 

選擇適合自己的公司

馬國柱向學生說明組織領導者須具備的特質。(攝影/張舒妍)

 

  許多學生畢業後,在就業上往往會不清楚自己要到哪家會計事務所工作,因此馬國柱提醒,成長過程當中,都要記得在成功的組織裡學習,才能使自己與日精進、因應社會變化。他說明,人要有多樣性,由於實力是各種能力的綜合,除了擁有會計知識之外,更要具有快速學習其他技能以及因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尤其一個成功的組織,也必須「收納來自各方的人」,接受不同人員的思維,此組織才能健全地發展。

  此外,「領導人是否開明」也是挑選公司時必須注意的。身為領導者,不能只會挑剔組織成員,而是要給予成員良好的建議,若只是一味地批評,完全提出意見,或在適當時機鼓勵工作夥伴,此組織也難以成長。

  經常有學生詢問馬國柱會計師:「四大事務所究竟要選哪一間比較好?」對此,他回覆,無需否定任何一間四大事務所,它如今會成為所謂的「四大事務所」,就代表此公司絕對有其的優秀之處。他也告訴學生,在此行業工作到五、六年左右,才會發現四大會計事務所之間有何不同,之後還是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公司,到時再換到更適合自己的部門也沒問題。

 

 

成功組織的六大要素

馬國柱以簡報向學生說明成功組織的六大要素。(攝影/張舒妍)

 

  判斷一個團體是否為成功組織,可從六大要素來做評鑑標準,分別是「不斷學習」、「奉行實力主義」、「鼓勵業務發展與冒險」、「領導態度開明」、「徵才嚴格把關」和「動態競爭之敏銳型組織」。

  「不斷學習」與「奉行實力主義」顧名思義就是組織必須一直處於成長狀態,每位成員都在提升自我實力而不斷精進自我。領導者也必須保持開明的態度,鼓勵業務多方發展並探索未知,如此一來組織成員便有機會去了解未知領域,掌握其他影響市場動向的因素。在徵才過程中,領導者更須嚴格把關,挑選真正適合從事會計行業的人。

  針對「動態競爭之敏銳型組織」馬國柱也進行了更全面地講解。此項標準是企業在面對快速變動的環境時,去學習、辨識並預測競爭對手的行動,代表團隊可先行了解自己的組織、知道競爭對手是誰、對手了解自己多少、所屬組織多了解自己與對手的市場、對手如何運用對自身組織的了解來實現目標、本身和對手擁有的相似資源為何,以及當我方採取行動時對手會如何反應。

  以上之判斷標準皆有助於組織成為「動態競爭之敏銳型組織」,使員工根據自身情況,找出適當的行動模式去應對。馬國柱也補充,整個世界不斷在變化,如何到一個正確的公司,必不可少的是此公司必須具有「敏銳度」,也就是察覺的力量;「動機力」,也就是組織的同理心和所有人員的願景;「反應力」,指的是不可坐享其成、等待他人給予方向,同時也需注意競爭者的反應和速度。

 

 

讓自己成為動態性競爭者

馬國柱說明動態性競爭者的意涵。(攝影/張舒妍)

 

  以個人為主軸而言,若要成為動態性競爭者,便須同時符合Knowledge(知識)、Skill(技術)和Attitude(態度)。

  第一項知識層面,如同前文提及需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了解產業現況。技術層面,指的則是要擁有組織行為管理技能,包含團隊合作、尊重團隊中的每個人、有效溝通、知識系統整合、避免工作效率停滯,以及提升組織察覺力、動機力與反應力。

  談及「態度」時,馬國柱鼓勵學生:「大家都不要妄自菲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也都有自己的心牆和黑暗面,像是面對工作產生沮喪或面臨威脅時,要多了解自己、勇於面對,並懂得自己的長處,才能更了解自己,也更懂得如何突破當前困境」。

  公司徵才時的馬國柱,並不會單看一個人的學歷和背景,而是會將所有不同背景的人組合起來,成為一個「學習型」組織,把學習曲線拉強,提升每個人的學習力,打造一個成功的學習型組織。

  將整個會計體系變成一個學習型組織,是馬國柱會計師最強調的事,他不排斥與其他會計事務所合作,認為藉此帶動很多組織改變是一件很好的事,並以「會計最重要的是人,此行業就是要不斷學習」作結,期盼學生可以不斷成長,以自身為出發點,成為一個學習型會計人。